《憤怒的菩薩/Bodhisattva in Storm》:從

圖片來源:FB憤怒的菩薩 Bodhisattva in Storm

2018年台灣時代劇,《憤怒的菩薩/Bodhisattva in Storm》,改編自陳舜臣作家的同名小說,貝唐賀電影有限公司製作,在公視主頻播出,由許肇任執導,導演以往都是家庭類型題材,如《酸甜之味》,這次首次挑戰偵探推理劇,吳慷仁、巫建和、劉品言、林思宇、郭鑫、柯宇綸、劉冠廷、郭鑫、張翰等演員共同演出,以推理劇的形式,一同踏上1946年時期的台灣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年後的這趟旅程故事,並道出關於身為台灣人的悲劇,劇中混用華語、台語、客家語、日語、粵語、英語多種語言交織在一起,呈現台灣當時的多元風貌。伴隨著調查一樁槍殺命案,卻挖出更為巨大的秘密,一切都來自於「生存」。

一個故事到此結束、落幕了
緊接著,全新的舞台即將拉開序幕
而這個全新的舞台
或許也會有落幕的那一天

1946年,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年後,在各地的台灣人、日本人都在打包行李返回家鄉,台灣也回到中國的懷抱,留日中國人陶展文(吳慷仁飾),跟隨著好友在日台灣人楊輝銘(巫建和飾),回到台灣的菩薩庄向女友林彩琴提親,不料林彩琴哥哥林景維死於槍傷,兩人便協助軍官調查這起案件……


{以下劇透,酌情觀看}
{歷史內容若有誤,請自行判斷,若你願意提醒我,我願虛心學習}


★作家:陳舜臣

《憤怒的菩薩》,改編自陳舜臣作家的同名小說,他生於日本,是「日本中國歷史小說」先行者,獲得許多獎項,如從四位、勛三等瑞寶章、吉川英治文學獎、江戶川亂步獎等等,主要撰寫歷史、推理小說,在1961年出版長篇推理小說《枯草之根》,成為作家,現有日本、台灣國籍;2015年1月21日,享年90歲。

陳舜臣有當年在海外台灣人縮影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因為在日台灣人的身份,陳舜臣被劃歸中華民國國民,失去了日本國籍和工作,曾從中國到台灣最後回到日本生活。他生活在當時背景下,以當事者的角度描寫當時台灣人的處境、態度,在《憤怒的菩薩》中,沒有悲傷,而是以敘事故事方式,客觀描述台灣當年狀況。

〃在日臺灣人〃
住在日本的臺灣人或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

 

《憤怒的菩薩/Bodhisattva in Storm》:從


★歷史背景

《憤怒的菩薩》,以1946年背景描述台灣,1945年10月25日,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,台灣光復、回歸中國,以為戰爭就此結束,卻浮現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問題,是雙方政營互相爭奪統治權時期。在二戰結束後,緊接著爆發第二次國共內戰,從1945年到1949年,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分裂,分別在各自領土上生活,直到1979年才停火,無簽署停火協議,目前還暗暗在政治上互相較勁中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在重慶設立臺灣警備總部,負責接收在臺日軍資源、清查日軍撤退狀況,並尋找寶藏下落,(傳說,日軍撤退時,來不及帶走被就地埋藏的寶藏);當時台灣政策正在執行漢奸行動及驅逐、逮捕參加皇民奉公會的民眾,並推行國語運動,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語言,中華民國國語(國語)。

〃漢奸行動〃
在抗日戰爭、國共內戰,以及兩岸政治對立期間,出賣國家利益的人。

〃皇民化運動〃
1937年至1945年期間,推行同化政策,希望讓人民認同日本與天皇;皇民奉公會,則是台灣在日本時代末期,配合皇民化運動所成立的組織,在台日一家的理念下貫徹「皇民精神」。


★戰爭後的變化

被夾在中國與日本之間的台灣,無疑是最慘的,在二戰期間,台灣人被日本統治,接受日本教育,成「日本人」,日本戰敗,回歸中國後,成了「中國人」,而台灣就像被踢來踢去的足球,隨波逐流,只能順應時代變遷,想辦法在這夾縫中生存,而戰爭後的台灣,雖是悲劇,但戰爭結束卻是以一種終於不用在過苦日子的心情迎接明天的到來,如從躲空襲中解脫,對他們而言這段歷史、經歷,可能是哭著哭著就笑了的回憶。

雖然二戰後,台灣回歸中國,但台灣從1895年至1945年間,也就是從中日甲午戰爭後,直到二戰結束,共被統治約50年的時間,在長時間接受日本教育的台灣,似乎與中國產生了距離感,很多觀念、習慣、想法都改變了,50年,我想都能過完一生了吧,回家是很快樂的事情,但卻有些不適應,「雖然我們繼承相同的祖先血脈,卻會因為不同的環境與教育,產生莫大的差距」,只剩漢族意識在維繫著兩國的關係,可生活還在繼續,不會因戰爭結束就停止運轉,所以活在當下享受生活吧~

「在亂世之中,比忠誠更重要的,是自己利益」,也許說起來有點自私、只在乎自己,但也是另一種求生的方式,每個人都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,保護著自己,「有各式各樣的人,用了不同的求生方式」,林景維、趙百文、川崎良雄和崔沂生一同合作賺取利益,同流合污,可戰後有人想退出便開始分裂,以至於發生慘案。

台灣人與日本人相處50年後,撤離台灣互相道別,這一段應該是全劇最感人一幕;緒方大佐帶著日軍離開台灣時,菩薩庄人民,都前來送行(送饅頭),有一種與老朋友道別的感覺,在被統治期間,有壞有好,也帶動起台灣發展,但不管是什麼,都是算一種回憶,離別也會難受,戰爭讓我們有了隔閡,而人心,拉近了我們的距離,「台灣是我第二個故鄉,在這裡都是很好的回憶,我感謝台灣」。


★再次戰爭?

2022年爆發一件大事「俄烏戰爭」,俄羅斯入侵烏克蘭,從原本衝突,演變成全面戰爭,烏克蘭也反攻俄羅斯,很多人都在猜測、討論中國是否會攻打台灣,提前武統、台灣勝算多少、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亞洲烏克蘭等等,我覺得台灣跟烏克蘭相比有一個唯一的優勢吧,就是四周環海,中國需要經過海空,而烏克蘭就在俄羅斯旁邊,雖然戰力落差大,但也有很多國家支持台灣,一切都還是問號,不管怎樣,現在就努力生活,戰爭時就保護好自己。(沒想到在歷史上的戰爭,現在卻正在發生)

若發動戰爭,對無辜的人民必然是最悲傷的事情,家園被毀,變難民,與家人天人永隔。我的想法是,畢竟從1949年開始,中國、台灣就已經分道揚鑣了,到2023年止約78年,從政治體系、文化、教育等等兩國都有很大的差距,不如就到此為止,過好自己的生活,往前走別執著於過去的事情,不過,獨立也行,只要不變成中國就行,但保持現狀,或許是目前最好的方式吧,而且,我實在不是很想體會在《憤怒的菩薩》中的時空背景下,從日本回歸中國,需要重新適應環境的複雜心情;最後期望再也不要有戰爭,不論是有武器還是沒有武器的戰爭,也在這期望俄烏戰爭能盡快停火,祝大家平安。(我只是想想,期望囉~)


好句分享
◇在亂世之中,比忠誠更重要的,是自己利益
◇雖然我們繼承相同的祖先血脈,卻會因為不同的環境與教育,產生莫大的差距
◇有各式各樣的人,用了不同的求生方式
◇台灣人像菩薩,我相信,但我覺得,菩薩是孤獨的,一直在做好事,卻沒有人知道,那這樣,就不算是好事,反而容易被誤解


{感謝大家願意花時間閱讀亂七八糟的文章,辛苦了~}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p. 的頭像
    pp.

    屁屁點pp.

    pp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